本安型电子秤与隔爆型电子秤的区别
本安型防爆与隔爆是两种不同的防爆技术,主要区别如下: 1. 防爆原理 本安型(Ex i):通过限制电路能量(低电压、小电流、低功率),确保电火花或热效应无法点燃爆炸性气体。 隔爆型(Ex d):采用高强度外壳承受内部爆炸压力,并通过间隙设计冷却火焰,阻止爆炸向外传播。 2. 适用场景 本安型:适用于高危区域(如0区、1区),常见于传感器、仪表等低功耗设备。 隔爆型:适用于1区、2区,多用于电机、配电箱等高功率设备。 3. 技术特点 本安型:体积小、重量轻,安全性高但成本较高,需配合安全栅使用。 隔爆型:外壳笨重但防护等级高,对内部电路要求较低。 4. 安全等级 本安型安全性高于隔爆型,但隔爆型在爆炸压力环境下更可靠。 5. 典型应用 本安型:石油化工厂的传感器、防爆电子秤。 隔爆型:矿山设备、化工反应釜的电机。 两种技术各有优势,选择需根据具体环境、设备功率及防爆等级要求。 1. 本安型(Ex i)认证标准 核心标准 国内:GB/T 3836.1(通用要求)和GB/T 3836.4(本质安全型设备)。 国际:IEC 60079-0(通用)和IEC 60079-11(本安型)。 技术要求 能量限制:电路电压≤12V、电流≤0.1A、能量≤20μJ,确保电火花无法引燃爆炸性气体。 保护等级: Ex ia:允许双重故障仍安全,适用于0区(持续爆炸风险)。 Ex ic:单故障下安全,仅用于2区。 配套设备:需搭配安全栅,限制外部传输能量。 适用产品:低功耗设备(如传感器、电子秤、对讲机)。 2. 隔爆型(Ex d)认证标准 核心标准 国内:GB/T 3836.1和GB/T 3836.2(隔爆外壳)。 国际:IEC 60079-1。 技术要求 外壳设计:需满足抗爆强度(如铝合金外壳镁含量≤6%)、结合面间隙≤0.2mm以冷却火焰。 测试项目:爆炸压力测试(模拟甲烷爆炸)、静电放电测试(±8kV接触放电)。 温度组别:如T4组设备表面温度≤135℃。 适用产品:高功率设备(电机、配电箱)。 3. 关键差异总结 
|